初春賞櫻,秋日賞楓。
老哥及老弟不約而同要去武陵農場賞楓兼露營,聽得我心癢癢,但上網訂房早就搶不到了。
退而求其次的想到石門水庫,但今年桃園縣政府石門賞楓的廣告打的兇,想必是人山人海。不想人擠人就要費一點力氣。
最近迷上爬山(其實一直都愛,只是沒有付諸行動),打算爬山兼賞楓,查了一下才知道霞喀羅古道是非常知名的賞楓古道,決定就是這裏了,只等十二月初楓紅了再上山。沒想到還沒等到,霞喀羅古道卻被連日大雨打坍了。
不死心的再找其它賞楓點,於是查到了稍來山這個有大景又有楓的景點。不囉唆,立刻出發。
2013.12.8(日)
為了避開過多的遊客及山友,四點半就起床。到了東勢走大雪山林道,車子越往上行高山的景色陸續在眼前,心情也越來越high。
以前總是把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及雪見遊憩區搞混,但兩個都是我沒去過卻都想造訪的景點。大雪山森林遊樂區門票兩佰/人,轎車一佰,稍嫌貴了點。但爬山菜鳥為了走較短及輕鬆的路程,還是決定從這裏起爬,順便在遊樂區一遊。
過了35K收費停車場要到遊客中心還有8K,但我們今天的起爬點就在收費停車場這裏("起爬"......聽起來好像客家話的麻糬 XD)。
車尚未停妥就被這黃的耀眼的楓樹吸引了目光。
聽說辨別楓與槭的方法是「三楓五槭」,但實際查了一下資料,不是憨郎所想的哈你甘單。
台灣的變色葉植物有34種,深受遊客喜愛的賞楓植物以青楓(中原氏掌葉槭)為最,其次為台灣紅榨槭、楓香與山漆。青楓屬槭樹科,楓香則為金縷梅科植物,由於槭與楓兩種植物葉形相似,容易混淆,故常有所謂「三楓五槭」區分之說法,事實上楓香葉片偶有五裂者,僅以葉片裂緣來區分,有時尚會混淆,正確的區分方式:楓香葉互生,果實為球狀聚合果;楓即是槭,葉對生,果實具雙翼翅果。(文取自國家步道導覽網)
愚鈍如我,看完了還是霧剎剎,什麼叫對生?反正都是紅紅黃黃的,就統稱賞楓唄。(←不受教)
但要爬稍來我還是有做功課啦,稍來山上的紅葉是台灣特有種的紅榨槭~~。
停車場旁的涼亭,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看到一片風景。
其實這裏的步道很多,連結最長的就是左起黃色路線到鸢嘴山,再走藍色路線到中間的稍來山,直到右邊的小雪山步道。
全程走完約需八到十小時,我們還是走輕鬆路線在35K處收費停車場往稍來山來回約4.6km就好了。
有了上次砂卡礑步道走到腳酸的經驗,即使只有兩三小時的山路,還是暖身了再上。
起步~~~揍。
一起步就看到被剖半的巨木。
延路山徑好走。
不時還是有巨木檔路,就趣味的來個凌波舞走過去。
爬山真是個訓練肺活量的好運動,喘虛虛又怕熱的我很快就流一身汗,彩哥前方的大哥還說我們腳程很快,他都追不上。但明明他超過我們之後,我們才真的追不上!
步道一路上山都是緩坡,但非常的好走。九點開始走,十點就到海拔2307M的稍來山。這裏還是台灣小百岳喔。
三角點通常是最高點,但不是絕對喔。
稍來山頂有個三層樓的瞭望台,我最期待的就是爬上去的view啦。
趁著還沒什麼人,趕快上來,因為這個樓梯只能一個人通過,上下若塞車很不方便。
哇哇哇哇哇!這視野也太好了吧吧吧吧吧~~~(自動回音)。而且紅榨槭好紅喔。
尖尖的那個山頭就是鸢嘴山。
來到另一邊看虛無漂渺的遠方,好似在夢境中。
萬綠叢中幾點紅。
好大一片紅榨槭。
瞭望台上有一間小木屋,想看風景也只能容一人通過的寛度。
其實這個瞭望台早期是森林防火瞭望台,興建於1956-1957年間,用來協助巡山員監視森林火災,目前監視森林火災已被衛星取代,所以留作觀景用。
小木屋裏頭很適合休息,四面都有窗戶可以看風景。補給配美景,心曠神怡。
感謝老天給了藍天白雲的好天氣,第一次登稍來就有好視野。
上瞭望台時看到有位男士穿西裝打領帶,與朋友一直探頭看著上來的山友,很明顯打算上演求婚戲碼。我們下瞭望台時剛好目睹了這一幕,女主角看著準備好的說文圖字及手機裏的畫面。
這時男主角捧著花悄悄從後面出現。
單膝下跪求婚啦~~~所有人都起閧拍手,還有一旁的男山友大聲說:「我願意!」逗的大家笑哈哈。
這位男士真是太有心啦~~~,想必西裝是上來才換上的。(←畫錯重點了妳!)
看完了求婚戲碼再往紅榨槭的區域去,再過去就陡下又陡上啦,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從那一頭來的原因,哈哈。
還好走個十分鐘就到了滿是紅榨槭的區域,滿地落葉像鋪滿了紅地毯。
還有尚未轉紅的橙黃色。
紅綠黃交錯也很美。
哇嗚~~頭上全是通紅一片。
此時已近中午,就在槭樹下拿出飯團享用。這天天氣溫和,野餐的感覺真好。
這片樹林有沒有像楓葉的形狀?
淺裂的台灣紅榨槭。
步道上有許多這樣大的樹木。
驚!這人是在練鐵砂腳嗎?
我愛這片黃綠紅!!!
呃......這姿勢是...........小虎隊嗎?
回程經過瞭望台,瞭望台底下滿是休息的人,只容一人通過的階梯則是一堆要上下的人全都擠在一起了,鬧烘烘的像菜市場,還不時聽到上面的說:「下面的可以先不要上來嗎?都塞住了。」
事實證明我們早起是對啊~~~~。
看完想看的,心情輕鬆愉快的下山,想起最近看"看見台灣",愛上了原住民原聲樂團唱的拍手歌,開了手機一起啍了起來。
忍不住想再分享一次。
彩哥說,要帶動作才像..............................。
邊吃零食邊爬山是一定要的啦。
原本計劃爬完之後要下山到半山腰的若茵山莊喝下午茶,而且有機會還可以看雲海,但付了不便宜的入園費想想還是逛一圈這個森林遊樂區吧。
往遊客中心的路上仍可以看到山頭的槭紅。
此時溫度14.8,但有太陽所以感覺並不會很冷。
遊客中心也有可以登高的建物。
登高上去就可看到色彩繽紛的樹梢。
離開遊客中心再往上有個觀景台,這裏的視野又不一樣了。
來到小雪山資訊站找個好位子煮泡麵啦。
之前跟老弟借攻頂爐跟鍋具組覺得很好用,於是也去買了一組一樣的,所以這可是我們的處女秀喔。在山上可以喝熱騰騰的泡麵真的很爽說。
吃泡麵時金翼白眉也來湊熱鬧,我們去合歡山也看到一樣的鳥。感覺似乎等著人餵食。大家千萬不要餵食嘿~。
還補捉到兩隻金翼白眉在吃果實。
吃完了中餐到天池走走。我很疑惑為什麼很多山上都有天池,而且幾乎都長一樣,池水也通常是這種顏色,只是大小不一。
雖然起霧了,但還有點體力就往啞口觀景台走走唄。
啞口觀景台雖然步道不長,但比稍來山還累,一路陡上。
上來果然是霧茫茫一片啦。海拔2600M。
雲層有時會開一點。
有時還看得見藍天。
每分每秒都在變化。
如果天氣好,從這裏可以看到梨山、福壽山、中央尖山。
每個人只要看到雲開了,快門聲就此起彼落。
不只山迷人,千變萬化的雲霧也在共舞。
天氣晴朗時會讚嘆山形,但雲層變化時也一樣目不轉睛。
下了觀景台大約三點多,氣溫驟降。此時喝杯暖呼呼的熱可可就對啦。少帶一個杯子,小七喝完的咖啡杯真好用。
只是對比隔壁的齊全裝備,我們整個弱掉,而且一直飄來麻油雞的味道!
其實帶麻油雞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湯汁通常會成凍,比較不會湯湯水水。下了山吃麻油雞超奢華的呀。
回到停車場的涼亭,又是一幅山水畫。
下山時剛好看到夕陽,立刻停車衝下去拍照,因為夕陽來的快去的也快呀。
拍起來的照片不及我們看到的十分之一,夕陽慢慢的將下面的雲層染紅,你可以明顯的看到那火燒雲的起伏。
原本只有一條線的火紅,隨著夕陽在雲層中露臉時,不稍幾秒就把山頭雲霧全都染成了粉紅色。
那美真是讓人窒息,我不斷的驚呼:「好美~~好美喔~~~天啊。」不是沒看過夕陽,但這樣的美還是頭一次看到。
下山的其它車輛看到我在狂拍才發現美景在眼前,紛紛下車在我身後驚嘆了起來。
這時還聽到有人對話:「你要取景拍呀。」「我知道,但是前面有人檔住了。」
是的,那個人就是我,這夕陽美到我完全捨不得讓位。而且我是第一個發現的呀,再說這裏是路邊,又不是觀景台,為什麼我要讓位?噗。
好了,我拍完惹,你們慢慢來吧.....。
下山後本來要到東勢有名氣的盛東餃子館,但是看到拿~麼多人排隊就放棄了。在豐勢路與第三橫街路口看到這家生意不錯,果然美食雷達有開呀。排骨麵very固的,小菜也很優說,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