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逛了臺南知事官邸及神學院,下午繼續文青之旅。
用完中餐先來杯咖啡,相中在原臺南廳長官邸隔壁的圍讀珈琲二樓外的座位,沒想到剛好有位子,想必大家比較想坐在裏面吹冷氣....。
喝著咖啡看著老房子,太有fu了啊這。
難得拍出那麼美的食物照,哈哈。
冷縮咖啡有個特有的香氣,好喝。冰滴咖啡大武山不能說不好喝只是味道很淡。店家強調鬆餅的鳳梨果醬自己熬的,好吃到很想問可以加量不加價嗎~。
後方有幾家手作學習的店及美術室之類的,總之都很文青風。
建於1898~1906年間。在日治時期為台南廳長官舍,後為內務部官長宿舍。現為台南市長接待外賓時的接待所。
建築形式採用明治時期流行的「和洋二館」式建築,目前和館只剩地基與地板的花磚。
接著到林百貨,但第一眼被對面的土地銀行吸引!
台南旅遊網介紹"神殿般造型的土地銀行"。興建於1933年,日治時代稱為勸業銀行,勸業在日文中有提倡實業,獎勵產業的意義,外觀建築風格獨特,採用希臘神殿式的圓柱,整齊排列在兩側,主體建築有如一個等邊三角形般的屹立著。
在這神殿式的圓柱下很有歐洲即視感,因為屋頂很多鳥巢,很容易會被襲擊 XD。
來到台南,怎能不來林百貨。1932年啟用的林百貨是當時台灣展開現代化的重要象徵,俗稱「五層樓仔」。
很難得看到古蹟有那麼多的人潮,大概是因為不只外觀部份美極了,裏面也是有吃有逛,不是只有單純的古蹟介紹而已,而是同時也還原了百貨的部份。這大概是我逛過的古蹟人最多的一棟吧。其它大部份古蹟參觀的人都很少。
屋頂還飄盪著林的旗旘,很有威權感。
雲嘉南地區第一間有電梯的百貨。原來電梯小姐是這樣來的啊(誤)。
屋頂還有二戰末期被美軍機槍掃射後留下的彈孔。
台灣唯一設有神社的百貨公司。
內部陳設也很棒,硬體軟體都很到位。林百貨是我看過的古蹟改造後人氣最高的一個建築了。
在路上看到這建築就知道應該也是古蹟之一,台南真是到處都古蹟啊。
原臺南合同廳舍為日治時期興建於臺南市的聯合辦公廳舍,整修完成後,部分空間規劃為「臺南市消防史料館」,而消防分隊仍持續在此服務。
今晚住「謝宅」。一間放在口袋好多年終於有機會入住的老房子改造的民宿。它算是台南老房改造為民宿的領頭羊,後來陸陸續續又改造了四、五間。
民宿內種植了一顆樹,樹種在小管家介紹完離開後立刻忘記XD。
完全不是我預期的房間,以三千多的價格來說實在不值得。
看到榻榻米我傻眼,我最怕睡硬床 T_T
後來想想也是自己的問題,其實這家民宿非常的神秘,我幾乎找不到房間完整資訊,官網部落格只有很網美那種拍的很美但只有部份角落的照片,沒有房間介紹也沒有價格顯示、甚至完整地址也沒有只知道在哪一區。入住時跟你約在巷口,小管家再帶你進入,簡直神秘到了極點。(事後朋友猜測"難道不合法?")
雖然它是老房改造的領頭羊而且也很難訂,但介紹它的部落格寥寥無幾,爬文爬的很辛苦,所以我決定賭一下。
事實證明,我輸了。
還好隔天早餐的無名鹹粥有安慰到我們。點了魚酥飯其實就是肉燥飯再加一條魚酥。
保安市場內的保安春捲不錯吃,很清爽。但台南特色,太甜。
晚餐到保哥黑輪吃炒泡麵。路口又遇到看似不起眼但有來歷的牌樓。真是到了隨便走都會踢到古蹟的程度。
名為「泮宮石坊」的牌樓原是孔廟最外的出入口,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新整建,聘請石匠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台南組建,在全台孔廟中,僅台南孔廟有這項設施。日治時期為開闢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孔廟的附屬建築。
沒看介紹還真不會把它當孔廟的附屬建築,畢竟它在孔廟的對面,感覺可能是個貞節牌坊之類的東西(胡言亂語了我)。
炒泡麵好吃,問彩哥覺得呢:「就....泡麵啊。」哈哈哈哈,中肯!
類似關東煮的小菜類也不錯。
我們沒有逛孔廟,但彩哥硬要在這個他騎單車環島時曾拍照的位置再留戀一張。(眼神死)
原本走路到正興街,因為有吃有文創,但看到一片黑壓壓的人,街道跟夜市沒兩樣,完全沒逛就逃之夭夭了。我跟彩哥說我寧願開車看古蹟夜景,果然我是對的。古蹟夜景也太美了吧!
來台南沒吃牛肉湯好像很奇怪,最後用府城牛肉湯結束今天這一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