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把校友的借書額度由五本增加到十本了,真是一項德政來著,好肛溫。

因為放暑假,受限於圖書館縮短了開放時間,錯過借書時間得再等一週。於是也不管看不看得完,一口氣借到上限。扛一堆書回家的感覺真爽。
books  

其中極地的書就佔了一半,冰山美景讓我連讀三本不厭卷。大概是上班後忙碌的工作讓我一放假就只想賴在沙發上,野旅人都變懶女人(其實本來就是)了,不能出遊就只好藉著書本遨遊。

本人對某些主題、作者或地點總是會有暫時性的痴迷,例如上一篇的單車,接下來則是極境,然後是極境的冒險。

上一篇提到2007年時迷上了單車環世界的遊記,其實那一年同時也迷上《林義傑大冒險》、《勇闖撒哈拉》、《跑出生命的寬度》。

本人對所有運動都有興趣,唯讀最討厭的就是跑步,但看著別人挑戰極限又是另一回事了。總覺得林義傑瘦瘦小小的,怎麼能和歐美選手並駕齊驅甚至凌駕之上,但他就是做到了,還可以經由書本與他重新經歷一遍。

最近又讀了類似書藉-陳彥博的《零下40度的勇氣》,極地挑戰不止要忍受低溫,還有北極熊來敲篷。是的~篷~帳篷的篷。在那樣的極地,挑戰的不只體力及人體極限,連睡覺也是一種挑戰。他與林義傑一起參加的2008年磁北極650k活動,得了團體組第三名,還是歷屆最年輕成功挑戰者(22歲)。

後來他愛上了極地挑戰,但想參加極地挑戰除了有體力、毅力,還要有能力。於是除了打工,還學著自己做企劃書,然後再像個業務員一樣用不屈不撓的精神跟百大企業毛遂自廌爭取贊助。從第一通電話的怯懦結巴到被認為是詐騙集團,企劃書寄出永遠石沈大海。於是企劃書一改再改,後來還重新針對每家企業而設計精美簡報,電話一打再打,從中還精進英文,最後終於獲得了歐舒丹的贊助。

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學習與成長?

"直到跨越終點線,沒有觀眾,沒有掌聲,但卻感到內心前所未有的成就感。我沒有征服什麼,只有征服內心對自己的懷疑與恐懼"(摘錄自零下40度的勇氣》)

--------------------------------------

接著又讀完《冰海歷劫700天》,除了人類的適應能力,對於人體極限及求生意志之堅強更加覺得不可思議的。

二十七個英國「皇家南極洲橫越探險隊」隊員準備橫越南極洲,而那年,是一九一四!真的很難想像以當時的衣著、設備、船隻怎麼能進行這樣的計劃?

一九一四年八月,他們航向了冰川、冰山、南極洲。然而,浮冰把他們困住了,困在冰凍的南極海域上,完全被冰封住,動彈不得。這時已經是出發後六個月了,船員很傳神的描述:「船被凍結,就像卡在巧克力塊中間的一粒杏仁。」而這麼一凍,又過了九個月。

後來他們棄船再造船,跟著浮冰飄流幾個月,在這期間雖然有人會失望但卻沒有人喪志,甚至適應了浮冰上的生存,而且還能苦中作樂想些娛樂或是競賽。好不容易有機會船下了水還要面對惡劣天氣、強勁海流與頑強的海風。千辛萬苦與冰海搏鬥後終於踏上了無人島的陸地,而這時已經是出發後將近五百天。

還好有木匠,所以能棄船再造船;還好有豐富經驗的航海員讓他們一次次躲過海難;還好有醫生,讓其中一個船員只要截肢凍傷壞死的腳踝就能保住一命。而他們的生存全靠獵補海豹、企鵝,並利用海獸脂生火(還好有廚師...XDD)。

後來幾個人又出發找救援了,他們通過了驚滔駭浪後還得翻山越嶺,終於在出發後近一個月找到救援了。而留在島上的人卻是一等就是四個月過去,因為向各國請求救援的船皆因浮冰或海象不佳或冰群集結過多而折返。

想想,三個月的時間救援船幾次都無功而返,那當初他們是怎麼逃出來的?可見人在沒有退路的之下,就能真正放手一博。

當然最後終於還是將留在無人島(象島)的22位船員全數救回,此時已是一九一六年八月。

閤上書本的那一刻,深呼吸了一口氣,也為這27位船員的勇氣喝采。

---------------------------------------

關於冒險的故事,也推廌閱讀↓這個,只是這個冒險感覺就休閒多了~:
一個我很佩服的女生曾玲堅持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也曾在Club Med工作過,甚至不畏驚淘駭浪與英國船長乘風破浪航海了兩年,進而寫下《一個台灣女孩的航海日記》(此段連結作者介紹跟書評寫得很好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野旅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